
为了深入探讨农民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自2024年以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院长覃永晖教授、陈炼博士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将专业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服务紧密结合,深入陕西西安的乡村腹地,通过实地调查、座谈交流、入户访谈、线上问卷等方式,围绕乡村空间规划建设、产业发展与运营治理等内容,挖掘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村庄产业发展经验,乡村振兴建设与产业振兴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样本。

西安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始于对本土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城市需求的精准定位,通过构建城乡融合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引导市场、集体(村民)、社会组织等有序参与,共同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在长安唐村,先锋队成员看到了废弃古村落恢复生机活力的奇迹之路,该项目以南堡寨古村落修复保护为载体的长安唐村项目开始规划建设为契机,采取“修旧如旧”的手段对土坯房进行现代化改造,完善道路、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并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搜集村史和聘请专业非遗匠人,传承村落传统文化,塑造文化品牌。同时,搭建“地方政府(实施者)—村集体(受益者)—企业(参与者)”三元共建平台,引入优质工商资本与政府、村集体合作,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策划规划、投资融资、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生态治理等工作。通过“三变”改革构建起“农户+村级合作社+公司”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村集体资源与工商资本的紧密融合,壮大了集体经济组织,使村民获得了“固定流转收益+一定比例的分红+合资公司务工+宅基地房产租赁”等多重收益。这一案例激发了土建学院师生的思考,陈炼博士认为,“我们未来的乡村规划课程应更加深入的走进乡村、认识乡村,让乡土记忆与现代化功能融合”。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每次社会实践调查为期15天,走访40多个村庄,访谈村民800余人,完成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和项目实践服务。覃永晖教授认为,“西安被认为是西部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增长极和示范地,拥有广阔的乡村腹地,其乡村具有空间类型多样、历史文化丰富、资源要素齐全和参与主体多元等特点,我们开展的调查研究与社会实践服务,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成功探索,不仅有助于打破“纸上谈兵”的教学局限,推动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发展,也能借“他山之石”,为促进泛湘西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建设、产业振兴发展和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经验借鉴”。(一审:李西阳 二审:罗泽元 终审:刘国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