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学科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动态

    瓶颈、变革与发展:地方高校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
    【栏目名称】: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2010-06-07 【点击数】:

     

    吴 晓  覃永晖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摘  要: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只有注重高校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笔者对新时期高等院校专业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认识与反思,以如何立足地方,为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更新观念、创新机制,以“三二三”管理模式为主体,通过实践的探索,构建并完善开放型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保障;“三二三”管理模式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育质量问题高等教育与教学中是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地方高校只有注重高校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树立发展的、多样化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地处湖南西北部的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应当是基于对新时期对教学质量问题的认识与反思,立足地方,突破瓶颈,以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以及服务社会为出发点,更新观念、变革机制,构建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长足发展。
        1 瓶颈: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质量问题的认识与反思
        1.1 学科专业建设比较盲目
        1.1.1 办学定位过高
        学科专业建设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龙头,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分不开。有些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定位过高,过度追求综合性和研究性,从而脱离了学校原有的教育基础和发展空间,脱离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教学和科研基础都很弱,若办学定位不切合实际,会直接导致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会使得学科专业架构很难形成,缺少人才队伍和教育经费的支持,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使学校失去良好的发展机遇。而学科专业建设在学校建设发展中则是实现学校办学定位的载体之一,学科专业建设的盲目性,也将严重影响到学校准确办学定位的实现。
        1.1.2 学科建设不切实际
        目前,国内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很多不是从院校的实际校情出发,而是简单的“拿来主义”。有些地方本科院校,往往参照或照搬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的经验,在相关办学条件严重缺乏和地方社会需求不明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申报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低,社会需求量小,不仅耽误了学生的前程,也影响了自身办学的社会声誉。[1]有的地方本科院校则在缺乏学科带头人和经费支撑的情况下,盲目上马一些新学科或重点学科,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元的仪器设备购置进来后,结果没有多少人能够操作使用,有的甚至闲置在一边,根本就不能为教学和科研服务,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
        1.2 基本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1.2.1 设备不足
        由于扩招,办学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在校生数也快速激增,几年内从几千人猛增到一万多人的现象比比皆是,而生均教育经费实际在下降,与办学规模相配套的校舍面积、师资配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投入等却远远跟不上这些数量增长的速度,从而使得本来建设基础就薄弱的地方本科院校,大都面临着教学经费比例低、教学行政用房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师生比例严重失调、图书资料数量少且不齐全、教学质量与水平相对较低、教学仪器设备等教学资源短缺等诸多难题。
        1.2.2 师源不足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一些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队伍十分短缺,导致一些新办专业的课程无法按照国家要求正常开设,有的热门专业,由于缺少专业教师,就让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半路改行承担专业课的教学,教师只能现烧热卖、边学边教,教学质量根本无法保证。此外,教学经费不足也是新建本科院校非常棘手的问题。
        1.2.3 经费不足
        在经费投入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还不得不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挤占了大量的教学经费,使得基本教学得不到有效保障。于是,为获得更多的经费,许多地方本科院校不得不继续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持续下降。或者向外不断借贷办学,在沉重的还贷压力下教师的福利待遇难以提高,教学积极性下降,致使教学质量进一步下滑。
        1.3 教学管理水平普遍不高
        教学管理是地方本科院校建设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与办学条件等原因,现有的教学管理水平与本科教育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1.3.1 教学管理队伍的差距
        教学管理队伍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领导班子的问题。大多地方本科院校是由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但是这种升格不只是简单地把办学规模扩大以及把时间改成四年即可,而是必须要有一个办学内涵问题上质的飞跃。新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领导班子,不少都是在原来专科学校领导班子基础上调整而成,在扩大办学规模上不存在问题,用力也勤,一旦涉及办学内涵的建设则往往显得精力不济或能力不足;二是中层管理队伍的问题。在专科办学阶段,学校办学规模不大,工作任务比较单一,学校的大事要事、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等主要是由学校领导班子去思考、策划,职能部门及系部单位的中层干部只要照章执行、按要求落实即可。升本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中层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决策水平低、管理能力弱、工作效益低等问题逐渐暴露无遗,他们原有的惯性思维和执行性工作方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1.3.2 教学管理思想的差距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往往重视行为管理而忽视目标管理,重视经验管理而缺乏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注重教师按教学日历完成教学计划而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和个性化培养。并且,由于管理人员大都对教学质量缺乏系统研究和管理,往往是遇到事情解决问题,就事论事,对外界社会环境的变化反应不及时,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把握缺乏准确性,教学质量提高缓慢。教学管理思想的落后和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学管理行为的滞后,而教学管理行为的滞后又直接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正常保障。
        2 变革: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构思路
        对地方院校来说,构建开放型地方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就必须注重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对内,就是学校自身对教学质量的目标设计、控制和实施,包括目标、措施、教师质量、教师精力投入、教学过程管理与监控、学生参与等。教学质量由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的质量进而形成课程质量、学科专业质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等。[2]对外,就是政府和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政策、经费保障、监控、评估与认定。
        2.1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实行教学质量的目标责任管理
        制定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系统、教学资源保障系统、教学质量责任制和任期教学质量目标责任追究制等四个方面来建立长效的教学评估机制。
        2.1.1 人才培养目标系统
        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学科专业改造和发展方向等。
        2.1.2 人才培养过程系统
        人才培养过程系统中教学大纲的制定和实施、教材的选用、师资的配备、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考核方式和试卷质量等的过程管理与监控。人才培养质量系统中课程授课质量、各项竞赛获奖率、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层次、用人单位评价等质量分析与调控。
        2.1.3 教学资源保障系统
        教学资源保障系统中的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专业、课程、实验室以及教材建设与管理等、经费保障中的教学经费投入与使用、制度保障中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等教学质量保障状况。
        2.1.4 教学质量责任制
        对以上诸多方面进行目标分解,责任到单位、到具体负责人,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责任制和任期教学质量目标责任追究制,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与检查。将教学检查及教学评估结果及时通报,并作为单位、个人年终评优评先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2.2 构建以“三二三”管理模式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信息系统
        2.2.1 构建以“三二三”管理模式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二三”管理模式即:三线监控、二级监控、三评监控。(1)“三线监控”是对教学工作线、学生工作线、教学督导辅助工作线的监控。“教学工作线”以教学管理队伍为主,主持制定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以此开展常规教学检查与评估,督促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工作线”以学生管理队伍为主,加强学生教育与管理,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并辅以课外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督促和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督导辅助工作线”协助教学和学生管理队伍对教、学情况进行专项指导、督促和检查、评估。(2)“二级监控”主要由学院(部)、教研室(实验室)实现。“院(部)级”主要负责本单位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完善、教学组织与教学完成情况检查、教学目标考核与评价、教学过程监督与协调、教学标准执行、教学政策落实。“教研室(实验室)级”具体负责各门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从具体环节上把握教学质量标准。(3)“三评监控”由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与社会评价教与学组成。“学生评教”即每学期定期院(部)教学负责人、教务秘书参加,开展全院范围的教师教学质量学生测评工作,学生也可以随时向教师本人或教学主管部门反映教师教学情况。“教师评学”即由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由任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气、学习效果进行经常性的调查和了解,为寻找改进学校学习风气的方式方法提供依据,也侧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同行与社会评价教与学”即学院每年组织同行专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同行教师之间听课评教、上级主管部门教学评估、学院教学检查与评估;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学生家长评教评学。(4)“三线”确定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运行过程和执行主体;“二级”明确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领导和组织机构及其分工;“三评”具体落实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提供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反映了教学质量最终效果。
        2.2.2 建立教学信息收集、处理、反馈的闭合系统
        (1)在信息收集方面,广泛建立教学信息来源渠道。学院直接收集教学信息;构建教学督导团、院(部)教学管理机构、教学质量信息员三类信息收集系统;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定期召开校友会、发展咨询委员会会议、实习基地和合作单位联络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校外同行和校友对学校的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定期教学检查与评估制度,全面收集教学、教学管理中的有关信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各种问题。(2)在信息处理与反馈方面,力求做到快速、准确、高效,奖惩分明。把收集整理并经过核实的信息和处理结果,通过多种渠道,以不同方式传达给当事人和教学单位,并提出改进意见。对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发生教学事故的责任人和单位年终评优评先一票否决,事故责任人当年不得晋升职称。对优秀的教师授予教学质量奖,对教学质量测评不及格的教师,经同行专家复评无误后,进行停课整改,视整改情况再做处理。强化了教师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3 实施开放管理,建立和谐的外部环境关系
        地方本科院校应牢固树立地方意识,依托地方求发展,服务地方求支持。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管理都应该是开放的,这是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需要,也是开放型的教学及管理理念的具体落实,从而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多方监控、全面保障。地方本科院校应积极构建校内外联系、监督、沟通机制,建立一个流畅的信息沟通机制,使地方社会、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实施制度化的教学质量运行管理和评价机制。本着“全面合作,项目启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全面开展在教育教学、科技产业、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与地方开展合作。注重根据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发展需要以及自身优势,建设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注重在科技攻关、文化发展方面服务地方,同时寻求地方政府对学校的政策、经费上的支持与保障,满足学校实习、实训场地、场所的需求、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改变以往单一、零散式与地方政府部门或企业单位合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体系。
        2.4 着重落实管理制度、政策,保障教学经费
        2.4.1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质量监控办法》、《教学督导办法》、《教研室工作评估方案》、《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教师教学工作细则》、《听课暂行规定》、《教学信息员制度及其实施办法》等。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责任制和任期教学质量目标责任追究制,为实施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提供制度保障。
        2.4.2 关注教师发展,制定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政策
        在制定政策方面,关注教师发展,实施以激励为主的管理策略。管理就是鼓励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和赏识他们的成就感,为其发展创造机会和条件,为教师的发展拨出专款。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技术方面提供建议和服务,有系统地开展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进修,从培养、任用、进修各阶段有效提高教师素质能力。加强师资培训,为各类、各层次教师提供相应培训机会和条件,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专题讨论、教学技能培训、研究方向的确定及与其他院校的短期交流等。特别在教学策略方面尽量使教师能达到:善于运用一系列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会发现学生特殊的学习要求、会选择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能评价和判断所用方法的有效性等;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为其提供良好的开放与选择条件,关注学生成长成材,使好、中、差各类学生都能有所提高和发展。
        2.4.3 强调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管理离不开资源,而资源发展是不平衡的,意大利著名的统计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发现80%的效益是20%优质资源创造的现象,即资源配置的八二定律。管理上要重视20%的优质资源的作用,同时给非优资源以机会。[3]因此,特别强调优化资源配置,必须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发展优势、特色学科专业,逐步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
        3 发展:开放型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实践效果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自1999年以来,就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各项观测点,建立和完善了教学质量标准和管理监控办法,并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和有益的尝试,逐步建立了较为全面的开放的教学质量评估、监控与保障体系,在实施教学质量全面管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3.1 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贯彻落实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界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将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贯彻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并以此为依据,相应配套地制订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制定实施细则等,形成较完整的本科教学体系。与地方企业等单位建立了近20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司法鉴定中心、土木工程质检中心等,保证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并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大大加强,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奖,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稳定在92%以上,社会评价较高。
        3.2 启动教学质量工程,推进课程、专业以及实验室建设,推动教风、学风建设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推进教学、教学质量管理立体化、网络化、信息化。为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还组织学生参与了长沙市、浏阳市、常德市、桃源县、临澧县、汉寿县等地的城市、城镇、新农村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工作。2009年2007年以来,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师生为常德市做了新农村整治规划工程项目30余项。土建学院学生在2007年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08年获得第三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09年4月城市规划专业学生的作品《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在“湖南省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喜获一等奖,指导老师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9年9月该课题参加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这项被称为中国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盛会中,《环洞庭湖区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研究》从全国31个省(区、市)报送的作品1387件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圈,为湖南文理学院再创辉煌;2009年5月我院城市规划专业师生圆满完成了常德市政协委托的关于80公里高速公路环线以内,480平方公里区域的城市规划情况调研工作,撰写的《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研报告》在市政协五届八次常委会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市政协专门来信表示感谢;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课外时间,积极参加调研,立足地方建设开展科研工作,迄今共撰写近5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在各类杂志上,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很多研究内容和理念得到了专业部门的肯定和采纳。
  • 友情链接: 
  •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
  • 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 2021-2023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 电话:0736-7187627 邮编:415000